文化強國必然是文化品牌強國
返回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提出建設“文化強國”長遠戰(zhàn)略。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前景美好,但實現(xiàn)的道路卻注定不會筆直。
文化強國,必然是文化品牌的強國。美國是IT大國,因為它有蘋果、IBM、Google;日本是動漫大國,因為它有海賊王、火影忍者、阿童木;德國是汽車王國,因為它有奔馳、寶馬……
中國品牌意識覺醒較晚,缺少大品牌,缺少能走出國門的品牌。反觀美國,世界500強中美國占據132席(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占據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美國正是憑借其強大的文化品牌,奠定其全球文化領導者的地位。中國(港臺和內地)世界500強企業(yè)增至95席。相較于2010年的54家上榜企業(yè),上升增勢強勁。中國企業(yè)的異軍突起振奮人心,但綜合人口基數及利潤率等因素考量,排名則不占優(yōu)勢。中國品牌距離文化品牌強國的目標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中國在歷史上也曾經是一個文化強國。中華文明的價值觀以及藝術文化等對周邊國家乃至全世界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時至今日,中國制造遍布全球,中國品牌卻藏于默匿。要實現(xiàn)由世界工廠向世界品牌、從國際舞臺上的聽眾到掌握話語權的轉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激活文化創(chuàng)新力,努力培育民族文化品牌就顯得尤為重要。
世界茶文化的發(fā)祥地在中國,而目前全球最大的茶品牌居然是英國的立頓;中國的燒雞、扒雞、鹽焗雞口味上毫不遜色,肯德基和麥當勞卻在中國市場上大行其道;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之鄉(xiāng)、誕生過孔孟圣賢的土地之上,卻又越來越多的學子選擇就讀國際學校出國留學。很多屹立于中國市場的洋品牌,所用原料并非原裝進口,很多都是就地取材。何以在投資回報率上的差距如此巨大?關鍵在于洋企業(yè)是在經營品牌。
今日之世界,衡量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一個國家的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文化制約著教育觀念、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的內容,同時教育也在選擇、傳遞、傳播、創(chuàng)造和更新文化。教育更是文化繁榮和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民族教育品牌是民族文化品牌發(fā)展的基石,是文以興邦的強國之力。
培育卓越的民族教育品牌,強調文化創(chuàng)意的提升、教育品牌的樹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號召力的知名教育品牌、服務品牌和企業(yè)品牌,中國將會再次站在這個世界品牌之巔,實現(xiàn)文化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