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程改革到文化建設
返回
添加時間:2024-02-23
來源:錦連環(huán)
黨的二十大,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進行統(tǒng)籌謀劃;
2023年,教育部印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將國家統(tǒng)一制定的育人“藍圖”,細化為地方和學校育人“施工圖”;
2024年,北京確立今年為“課程改革年”。
新一輪課程改革,重點是什么?
第一,堅持五育并舉
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1年,全國人大修訂《教育法》,“五育”完整寫入教育方針之中。2022年,教育部頒發(fā)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勞動教育正式納入國家課程。新一輪課程改革,五育并舉需要在學校形成可以操作的模式和經(jīng)驗,需要在課程建設、管理、評價、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探索。

第二,聚焦核心素養(yǎng)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頒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其中學科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按照高中課標,在義務教育階段首次提出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新一輪課程改革,核心素養(yǎng)是教育的主線,學校的教學重心需要進行重大調整,必須由以前的知識導向轉變?yōu)樗仞B(yǎng)導向。

第三,把握學業(yè)質量標準
2022年版的新課標,歷史上首次提出“學業(yè)質量標準”,明確了新的教育質量觀。在新課程中,實現(xiàn)新教學、新評價,實現(xiàn)大綱與考綱“考、學、教”有機的整體。本質上來說,學業(yè)質量標準就是對于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細化,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課程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通過把握學業(yè)質量標準,讓教學更為有據(jù)可依、有價可評。

第四,推進跨學科學習
跨學科學習,是2022年版新課標的標志性理念之一,也是六個學習任務群之一,而且具有明確的課時設定: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傳統(tǒng)的單一學科學習,很難完成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需要從系統(tǒng)建構的角度,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建構學科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避免核心素養(yǎng)的割裂,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體而言,可以從問題導向、實踐導向、素養(yǎng)導向和創(chuàng)新導向四個方面去探索。

第五,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
2023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提到: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fā)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è)的青少年群體。加強科學教育,不僅是新課標給到學校的任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而科學教育,也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更是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總體要求。

第六,落實地方學校課程規(guī)劃
在2023年的課改深化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地方要做好新課程實施的規(guī)劃方案,且需要在教育部進行備案。行動方案同時要求,所有中小學要做好本校的學校課程規(guī)劃方案。其實,很多學校已經(jīng)這么去做了,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些學校,通過學校文化建設,把本校特色作用在課程之中,讓孩子的成長更具有文化性。

用文化強化課程
北京市海淀區(qū)紅英小學,用陽光文化把課程變成了冒險。2022年,小學生全學科實踐課程叢書《守護陽光島》煥然面世。六本書,對應著小學六個年級,把陽光島的場景,延展到全世界。北極圈,非洲大草原,森林,海洋……需要孩子們去探索,去冒險。以故事的方式,把上學變成闖關游戲,吸引著孩子們一步一步成長為陽光少年、陽光勇士。
過去教材是學生的世界,
今天世界是學生的教材。
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今天,
抓住課程改革的關鍵節(jié)點,
用文化演繹課程圖景,
在強化課程的基礎上,
強化孩子的靈魂,
使之成為改變世界的人才,
也讓世界變得更為美好。